临床试验管理平台

医院文化

作者: 发布日期:2017/07/08 03:16:36
春风化雨传情愫,惠润未来济天下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座落于美丽的西子湖畔,与古老灵秀的保俶塔、恢弘大气的城隍阁遥相对应;登上十五层住院楼之顶放眼眺望,咫尺西湖,浓妆淡抹尽收眼底,千年杭城,英姿勃发一览无余。物润华发,春华秋实,随着新中国的腾飞,儿童医院大步迈出了快速发展的步伐。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,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,医院认真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方针政策,集全院职工之创造性,勇于开拓,敢于创新,善于拼搏,一步一步发展成为全省最大、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儿童医疗、保健、科研、教学中心,为保障儿童健康、促进儿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风雨兼程六十年,医院与国家、与人民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,经历艰难困苦,致力改革创造。医院前进的每一步脚印,都凝结着几代人的智慧和血汗;每一个里程碑上,都篆刻下几十载的荣誉和成就。 

历史追溯(1912年-1950年)

1912年6月,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成立,并在杭州延安路孩儿巷口设立了附属医院,医院规模极小,并无儿科医师,一切妇幼疾病皆由内科医师诊治。1913年,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。1947年6月,浙江公立医药专科学校升格为浙江省立医学院,附属医院更名为浙江省立医学院附属医院。1949年杭州解放后,军管会进驻卫生系统,接管了附属医院,军代表曹明,医院代院长石华玉教授。当时医院只有6张儿科病床,日门诊病人仅10余人次。1950年初,省卫生厅派高峰同志来院担任行政院长,赵兢初教授任业务院长,铁文同任政治协理员,军代表曹明调离。 

初创期(1951年-1954年)

1951年5月,浙江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,以浙江省立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儿科、妇产科为基础,将浙江省立杭州医院(即现浙江省中医院)的儿科、妇产科并入,在孩儿巷164号附属医院原址成立了浙江省立妇幼保健院,儿童医院的历史由此开始。院址原为浙江省省长夏超的私人官邸,经过装修,勉强安置了100张床位,其中产科50张,妇、儿各25张。妇、儿科分开门诊,儿科日门诊量为50人次左右。浙江省立妇幼保健院第一任院长厉矞华,由浙江省首任省长谭震林任命,高峰任党支部书记兼行政院长,吴廷璹任副院长。当时全院职工人数约100余人,仅厉矞华、王宗瀛等5位儿科医师。总护士长陈文淑,辖护士长4-6人,护士约20人。设备极其简陋,听诊器是主要的诊断工具。医院不分内外科,事不论大小,大家通力合作。除医疗之外,医院还要承担其他工作,如预防接种卡介苗、破伤风疫苗,培养改造社会上的接生婆等。

1952年,原浙江大学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,成立了浙江医学院。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妇产科、儿科并入浙江省立妇幼保健院,行政事务由卫生厅管理,业务技术归属医学院管理,同年成立儿科教研室,开展儿科教学工作。当时医院的床位数已增至150张,其中妇科、产科各50张,儿科50张。由于就诊人数日益增多,原有的规模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实际需要。1953年8月,医院妇产科迁到杭州市学士路10号原弘道女子中学旧址,儿科仍留在孩儿巷原址。1954年2月,经省政府批准,浙江省立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与儿科分开建制,分别成立了浙江省妇女保健院和浙江省儿童保健院。至此,浙江省儿科专科医院正式诞生,由厉矞华任首任院长,高峰任党支部书记兼行政副院长。临床分为两个科室, 厉矞华、王宗瀛分别担任科主任。当时主要成员有李鸿汉、钟同玺、裘克文、黄达枢、叶瑞云、宣祥林、黄贵德、陈卧兰、黄文曼、张世慧、李秀珍、杨秀芳等儿科医师及护士叶庆云等人。全院职工共50-60人,床位由50张扩大至6O张,医护人员由门诊、病房统一调遣,医护人员实行24小时留院负责制。

成长期(1955年-1965年)

浙江省儿童保健院成立之后,由于业务迅速开展,门诊人次与床位比例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显。经上级审批并拨款,在一街之隔的竹竿巷101号(现57号)筹建新院。新院址原是一座古刹天长寺,古树、池塘、老井、芳草萋萋。近延龄路(后改延安路),闹中取静,是设儿童医院较理想的场所。新建的医院建筑面积5230平米,包括门诊楼、住院楼、草地、花园。1957年新院竣工,年底住院部迁入,次年1月门诊部也在新院区开张。新的儿童医院设有3个普通病区和1个传染病区,开放床位120张。门诊除医疗科室外,还有药剂科、化验室、放射科、供应室、营养室等辅助科室。职能科室有人事科、总务科、保健科及图书室、病案室等。当时全院职工139人(含医学院教学编制7人),床位与人员之比为1:1.1。

1958年,医院创办了护士学校,招收学员18人。1959年春,医院培养的浙江省第一批60名儿科专业医师毕业。从1958年起,儿童医院护士学校相继招收培养了4批中专护理学生(1958-1960年,1959-1962年,1977-1978年,1978-1980年)和2批护理员(1971-1972年,1972-1973年)。每批学生15-31人,共126人。护校在前2批教学时有当时的副院长郭云翔兼任校长,文革后校长改为指导员,由袁昌炽担任。班主任分别为俞秀英、张瞳玲、张明玉。授课老师是浙江医科大学基础部老师、临床医生、医技师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。4批中专护理学生均由浙江省卫生学校颁发毕业文凭。所培养的学生大部分留院工作,现已成为我院临床护理、护理管理、护理教学的骨干。

医院曾组织过100名浙医学生进行小班轮回教学,为浙江儿科培训了师资。1958年浙江省各地发生了麻疹大流行,儿童医院职工全力以赴,腾出食堂、走廊、库房等作临时病房,病床增加到230张,医务人员日夜抢救患儿,及时遏止了麻疹传染的事态,受到了政府的褒奖,事后总结并写出了论文“1831例麻疹病例分析”。

1960年4月,医院更名为“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保健院”,受浙江医科大学和浙江省卫生厅双重领导,党支部改为党总支。儿童保健院迁址后一个时期,在医院党总支的领导下,政治思想工作十分活跃,提倡“又红又专”,医院掀起了学先进、赶先进的热潮,广大职工特别是知识分子奋于自我改造,勤于敬业服务,1958年曾涌现出先进工作者49人,其中裘克文被评为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。1960年陈美章、陈宏志开始筹设外科,1961年医院正式成立了小儿外科,并从浙医二院调来彭崇惠任负责人,从此医院结束了单一的儿内科状况,步入医疗多元化道路。随着编制的扩大、技术力量的加强,医院初具规模,开始朝融医疗、教育、科研、保健为一体的方向探索发展。